读《未来简史》,共话现实与未来世界「法德东恒读书会」

发布时间:2018/8/23浏览:0

在一个别致的地儿

和一群有趣的人

共读一本有意思的书

于阅读中汲取知识

感受大千世界

体味百态人生


法德东恒读书会第六期

《未来简史》

主讲人:戴小芳律师


1

读书会现场,美食与美景




2

读《未来简史》,徜徉现实与未来世界


分享人:戴小芳

《未来简史》涉及人文、宗教和科技,讲了三个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处于什么阶段,我们要往哪里去。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环顾下我们生活工作的四周——百度地图:科技改变出行;Icourt:技术驱动法律;金助理,在今天的页面上,也打出了智能旗号“开启律师智能工作时代”,往前回顾,如果说是3年前你完全没想到的,今天却这么平凡地发生着。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和教育体系,都是经过社会选择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时代使命。


作者赫拉利给了我们三个名词: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无机生命工程。人类会不会被高级的人工智能所替代?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人类不会向电影里演的那样,突然出现一波反叛机器人,然后把人类全部灭绝掉,是我们自己一步一步的升级和进化,在这个过程中,持续的和机器人、计算机进行融合。在常年累月中,我们把更多的控制权交给了智能手机、电脑和药物,来追求自己的健康、快乐和力量。

分享人:刘筱禹

这本书抛出了很多问题与可能性,很多事情都没有给出规律或是定论,让你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探究。


读了书本的前半部分,感触较为深刻的或许是人类的情绪问题,人要如何才能活得快乐?我想一定是要把握住一个平衡点,不能过度悲伤也不能过度兴奋,要做一定的选择。希望自己在生活中也能保持着好奇心,不断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保持理智,对于他人,保有同理心,努力理解。


分享人:童萍

本书给予了自己诸多思考,作者通过总结人类已经解决的三个问题——饥荒、瘟疫、战争,对生命与自我的探索进行了解读。


读罢《圣经》,再读此书,感触会更为深刻,人类目前追求的三个目标——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人类追求长生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从生物层面上揭示了快乐幸福的来源,书中所谈到的真理与信仰,是人类不断探索的永恒命题。


除去所内律师的分享,两位来自院校的老师也带来了不同的思想碰撞。


分享人:李玉荣老师

尤瓦尔在《未来简史》里说,“历史绝不是单一的叙事,而是同时有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叙事。我们选择讲述其中一种叙事,就等于选择让其它叙事失声”。


在过去,人们会选择神的旨意、国家的意志作为唯一的或者最高叙事。如今,人本主义逐渐占了上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尊重人作为人本身的,个体需求和体验。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益于人本主义的同时,还是难免被媒体不断植入的概念所裹挟,在能力和欲望的不匹配中挣扎,在喧嚣中逐渐忘却如何让真正拥有感受的生命过得更好。


作为成人,无论是父母或者师长,应该从一点一滴中,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珍贵,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纳悦自己,引导他们重视内在的成长,不轻易被外力所裹挟,不盲目从众,慢慢摆脱自大或者自卑的心理,获得心灵的独立和自由。


分享人:钱蔷宇老师

就《未来简史》和在座的分享,谈一谈教育问题:


未来的教育更侧重于帮助一个独立的个体发现自己,引导出真正的内心。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并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必要时学会和自己和解,具备幸福的能力。


再谈谈通识教育,哈佛通识教育中提到,对哈佛人来说,没读过莎士比亚孔子比不知道染色体与基因的区别更丢人。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大学成了职业培训场,不是学生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往往读“无用的书”,会让孩子在未来道路上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如果你读了古希腊与春秋战国以来的哲学人文及艺术经典,你也会发现这是对“美”的莫大的享受。“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更多“美”的人。


彩蛋

拥有律师与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的徐雅倩为大家带来了心理测试的互动环节。认真作画,一同分享不同的画作背后折射出的内心世界。阅读之外,我们对自己有了更多认识。





法德东恒读书会,我们下期再见!